动态心电图机的新用途
DCG不仅在心律失常检测中用于定性和定量,并有助于指导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广泛用于检测心肌缺血;筛选高危患者心肌梗塞后可能发生的心脏事件;评定药物疗效和评估起搏器功能及心脏自动除颤器(AICD)的功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的动态心电图软件还增加了晚电位和起搏器分析功能。分析晚电位很有临床价值,连续研究,如引发心律失常的时间与其他时间比较分析,晚电位阳性常见于自发或诱发室速的冠心病。脑电图机
(1)窦性心率震荡(简称HRT)。正常人,当植物神经功能正常时,1次室早后常有窦性心律先加速、后减慢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窦性心率震荡。而心梗后以及重度心衰猝死高危患者常存在室早后心率震荡现象减弱或消失。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介绍,目前应用的一些预测猝死的方法及指标,如左室射血分数、心室晚电位、心率变异性、心脏电生理检查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室早后窦性心率震荡检测是一种新方法。患者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计算机通过测定室性早搏后TO(震荡初始)、震荡斜率(TS)2个值,便可察觉患者室早后是否存在先加速、后减慢的现象,从而预测患者猝死的危险性。研究表明,TO和TS是2个独立的预测死亡危险性的指标,二者均阳性,则患者猝死的危险度增加4倍。
(2)微伏极T波电交替:筛查猝死高危患者由于配备微伏级T波电交替检测功能的动态心电图软件。目前,微伏级T波电交替检测主要用于已知或可疑会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危险的患者。多项研究表明微伏级T波电交替与有创的电生理检查预测心律失常事件的价值相同。随着先进的信号处理及多段频谱感知电极等减噪技术的发展,原来在运动试验中应用的T波电交替已能在动态心电图中测量,并达到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T波电交替阳性患者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危险性是阴性者的11倍。因此,微伏级T波电交替是预测室速及室颤发生的一个有重要意义的指标,与显性T波电交替相比,它更有助于早期发现猝死高危患者。
(3)初筛睡眠呼吸暂停:我国目前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人约有3000~5000万人,患病率高达2%以上。如果患者每小时的睡眠呼吸暂停超过20次,那么他的5年病死率将超过11%,8年病死率则达到37%。如果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便可以消除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采用的多导睡眠检测仪可有效诊断此病,但这种仪器价格昂贵、操作复杂,需患者入院留观至少7h,加之我国仅在大医院开展此检测,严重限制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检出。最 新报告指出,应用心电图推导呼吸曲线技术和心率变异性2种方法,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定量、定性初步筛选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这些技术是在动态心电图检测基础上附加的一项新功能,无须增加新设备,对患者的生活和睡眠影响甚小,也不增加检查费用,简单又省钱。脑电图机
(4)评价房室结功能:房室结就像一个“黑匣子”,有许多未知的领域,同时,它在心脏传导等方面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评价房室结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动态心电图恰恰在此方面优势突出。由于房室结传导具有随心率增快而递减传导和变时性特点,同时功能性房室阻滞又有一过性、间歇性、可逆性等特点,普通的心电图只能记录短时间内静息状态下的心电情况,对房室结功能的评价有明显的局限性。而动态心电图能连续24甚至72h长程记录,在对房室结的评价方面有明显优势:可检出一过性房室阻滞;诊断频率依赖性房室阻滞,并能进一步鉴别功能性或病理性房室阻滞;迷走型房室阻滞的诊断;评价房室结的变时功能;发现PR间期过度延长综合征;鉴别2∶1房室阻滞为二度I型或II型(观察有无2∶1向3∶1或4∶1转化);发现快频率依赖的房室结的隐匿性传导;评价房颤时房室结功能。脑电图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