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仪报警:常见原因有哪些?如何设置?
监护仪厂家的心电监护仪在临床应用很广泛,要求使用过程中报警处于开放状态。那么监护仪报警设置可不可以关闭?报警值该怎么设置?本文就常见的监护仪报警设置问题进行讨论。
问题 1:监护仪报警设置为什么要打开?
合理的监护报警设置能通过预设报警的安全范围,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及处理突发危及生命的事件,它能及时的反应患者在心率、呼吸、血压、脉搏、心电波形中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给医护人员,便于医护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了便利。
问题 2:监护仪报警分几种?
说明书上关于监护仪的报警分类比较复杂。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一级报警(红色):如病情变化,须立即处理。
2. 二级报警(黄色):相对可暂缓处理。
3. 技术报警:检查各参数设置是否合理。
问题 3:报警安全范围怎么理解?
设置安全范围报警值,是指根据病人的临床情况来设定报警的上下限,而非单纯的仅根据心率、呼吸、血压的正常值增加或减少一定比例进行设置,使其在安全范围内。假如设定的是正常范围,监护仪会经常报警,最终导致医务人员思想麻痹。
举例:如与 I 型呼吸衰竭患者相比较,Ⅱ型呼吸衰竭中相当一部分由 COPD 急性发作导致,此类患者对缺氧的耐受性较高,因此在 SPO2 下限的设置上可适当放宽;高血压患者与低血压患者,在血压报警参数设置的安全范围也不同。所以要在评估病人现有的生命体征后,再在此基础上下 20%-30%,设定它的报警范围即可。
问题 4:报警参数的设置有哪些要求?
极限报警产生的机制是对参数设置报警极限,当监测值达到设置极限或超过极限一定时间就会报警。这种理念对发现某一个参数超过了生理限度是有帮助的,然而某一个参数不能反映患者整体情况,且生理状况下某一参数的正常变化范围本身就很宽。除心律失常外,心率、呼吸、血压、氧饱和度报警都属于极限报警。监护仪报警设定的原则包括:
1. 心率在自身心率上下的 30%。
2. 血压根据医嘱要求、病人的病情及基础血压设置。
3. 氧饱和度根据病情(COPD 病人、ARDS 病人及一般肺部感染的病人)设置。
4. 报警音量的设置必须保证护士在工作范围之内能够听到。
5. 报警范围应根据情况随时调整,至少每班检查一次设置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