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监护仪可监测人体多种生理参数,一般可分为基本测量参数和可选配测量参数。
基本测量参数包括心电(ECG)、血氧饱和度(SPO2)、无创血压(NIBP)、心率(HR)、呼吸(RESP)等;
可选配测量参数包括有创血压(IBP )、呼吸末二氧化碳( ETCO2)、体温(Temp)、心输出量(co)、血液分析等。可以说,监护仪是临床上监护病人的必备工具,其总体性能可靠性高、实质性故障率低。
大部分经常出现的实质性故障是由操作不当或使用不规范造成的,现将维修过程中常遇到的部分现象及解决方法。心电监护仪给临床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它真的那么容易掌握吗?我们监护仪厂家现在就心电监护仪的四个最常用项目来谈一谈。
1.血氧
经常有患者「血氧非常低」需要处理。按照监护仪的测量原理,患者末梢循环、指甲油、局部皮肤卫生情况差等原因,均会影响监护仪的判断。如果患者的血氧值非常低,应该观察患者情况,尤其是局部情况。有条件时应该观察测量曲线,非常规则的曲线才有参考价值。
2.呼吸次数
这是一个最「不靠谱」的指标,影响因素较多,一般我会结合患者的呼吸次数来看。一般情况下,这个指标基本上可以「忽略」。
3.心率
个人认为这是监护仪中「最有用」的指标。心率是很多疾病危重程度的晴雨表,此外对于心梗、心律失常等严重疾病的判断,都是靠心率波形的。
4.心率波形的「麻烦」:心电监护仪的机理不同,一般是计数一段时间的 QRS 波形数目,然后计算得出心率。如果患者有早搏,监护仪显示的数据就会经常变化。有时,因为导联或者 T 波高尖等,QRS 和 T 波高度可能非常接近,仪器会「错误」地把它们都当做心率,此时心率会加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另外,心电监护的波形是由模拟导联产生,和心电图的常规波形并不同(心电图需要连接四肢,一般的监护仪都只是连接胸前)。所以,监护仪上看到的类似 ST 段抬高等波形可能并没有什么问题。
总结 3 点,轻松掌握心电监护
1. 研究说明书,只有对心电监护仪「了如指掌」,你才能游刃有余;
2. 严格规范操作,避免人为原因引起测量和判定误差;
3. 最重要的是:监护仪出现异常指标,最 好的办法是马上观察患者的情况,而不是离得远远的,看仪器下医嘱。我们治疗的是疾病,观察的是病人。仪器帮助我们诊断,千万不要「被」仪器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