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宗祥
新一轮医改自实施以来,有力地带动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近日,财政部公布公立医院改革补助资金2015年为111.24亿元,2016年将为98.04亿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公立医院改革大“红包”将助推国产医疗器械的发展,但在与外资品牌的争夺中,国产医疗器械要有“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
提升实力 主动出击“医疗器械是新一轮医改中最受益的领域。”中国医院协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在环保、产业周期、产品研发、市场前景、市场回报、知识产权保护等许多方面,医疗器械与药品比,都有优势。而且,国家现在高度重视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综合上述因素,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我国医疗器械会迎来更多争抢政策“红包”的机会。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角逐中,外资企业一直独领风骚。因此,在今后的市场争夺中,国产医疗器械企业要借机主动出击。”该工作人员表示,面对我国推进医改带来的医疗器械市场巨大蛋糕,国内外医疗器械厂商势必展开激烈的争夺。因此,国产医疗器械在与外资品牌的争夺中,要有“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
事实上,在市场争夺中,外资品牌具有压倒性优势。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在用的医疗CT共计17854台,由包括荷兰飞利浦、美国GE和德国西门子等8家厂商供应,市场高度集中在排名靠前的几家外资医疗器械制造商手中。《2014中国医疗设备售后服务调查报告》公布的2014年市场份额数据显示,在CT、核磁共振、核医学、血管造影机等几类大型医疗设备中,被业界称为GPS的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三家跨国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超过80%,其中血管造影机类设备的市场占有率甚至高达91.1%。
“进口医疗器械在中国一统天下,牢牢把控着市场主动权和话语权。”业内人士表示,长期以来,我国大型医用设备市场一直被外资企业所垄断,国产品牌在与国外品牌的竞争中,很难分得一杯羹。垄断导致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价格居高不下。
上海某医疗器械企业负责人分析认为,国产医疗设备之所以一直会在高端产品领域丧失话语权,主要是因为其自身存在产品质量不过关、核心技术缺失以及经营理念滞后等问题。“为什么市场一直被外资垄断?就是因为国内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太少了。就目前来看,还没有任何一家中国公司能与称得上GPS的国际巨头竞争。”
“国产品牌要奋发图强,努力提升自身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尽快打破外资品牌一统天下的格局。”北京某医疗器械经销企业市场推广部经理王先生说,国家可利用医改之机,引导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医疗机构优先采购国产医疗设备。国内医械厂商则应抓住医改工作中的每一次机会,将技术和政策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主动出击,与外资企业竞争。“国产医疗器械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尤其在中低端医疗器械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部分高端医疗器械领域,近年来国产设备也有很大进步,完全有实力分得市场一杯羹。”
的确,在某些高端产品及大型医用设备领域,一些国产品牌逐步在市场崭露头角。2015年5月,东软医疗在辽宁沈阳发布了中国首台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128层CT—— NeuViz 128多层螺旋CT。东软医疗CEO武少杰说,自产品发布至今,NeuViz128多层螺旋CT已经获得中国、美国和欧盟的上市认证,并已出口到欧洲、南亚、北非等多个国际市场。上海联影研发的世界首台超清高速96环光导PET-CT—联影uMI 510更是在经过长达16个月、覆盖百余项检测项目的认证过程后,于今年8月28日正式拿到了日本医疗器械上市许可证。今年5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批准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uMR 770磁共振成像系统医疗器械注册。这是我国首次批准注册的国产3.0T磁共振成像系统。上海联影董事长兼CEO薛敏公开表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中国尖端技术在世界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事实证明,国内企业已破局高端医疗器械发展瓶颈;国内企业的实力,完全有能力欲与洋品牌一争高下。业内人士预计,未来5年,国内企业将大举进军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外资企业垄断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局面将会被打破;未来10年,民族品牌或将逐步主导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
扶持政策要落地有声
近年来,国家对国产医疗器械的发展是“照顾有加”,在研发、审批、市场采购等各个方面给予政策、资金、人才等全方位支持,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并已启动了两批国产医疗器械遴选,加速国产化进程。
2014年8月1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联合召开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发展应用会议。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强调,要始终把推广应用国产设备,降低医疗成本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紧抓实。要加强研发与使用需求的对接,搭建产学研医深度协作的高起点平台。要大力倡导卫生计生机构使用国产医疗设备,重点推动三级甲等医院应用国产医疗设备。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强调,进一步推进国产医疗设备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共同努力,一手抓创新突破;一手抓推广应用。
从国家出台的诸多扶持政策上即可看出,医疗器械在分享医改市场蛋糕中处于绝 对的优势地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国产医疗器械尤其是高端医疗器械往往被医疗机构拒之门外。”浙江省某医疗器械企业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医疗机构在采购医用设备时,“崇洋媚外”的思想和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产医用设备走进大型医院的步伐。在某省药械采购中心最近公布的心脏介入类、周围血管介入类、心脏起搏器类和电生理类耗材的中标品种及企业名单上,外资产品竟然占据了88.89%的市场份额。
该负责人还透露,国产创新医疗器械存在市场推广应用难的问题。很多医疗机构不愿买、不愿用国产创新医疗器械。“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国产创新医疗器械市场开发有"四大难",即应用难、进医保难、定价难、进招标采购目录难。”该负责人说,在国家层面,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政策在落实中打了折扣。
“目前我国只能说是医疗器械产业大国,而不是强国。”科技部一名工作人员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年均增速已连续多年在20%以上,远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长水平。但是,在高附加值产品市场的较量中,国产医疗器械一直处于“配角”的位置,没有话语权。因此,地方政府要确保中央政策落到实处,切实支持国产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加大对国产医疗器械的采购比例。国内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优势,尤其是要抓住医改带来的商机,加快发展步伐,缩短与国外知名医疗器械企业的差距。
今年5月,备受瞩目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正式对外公布,将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产业提升为国家战略,正式提出要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业内人士分析说,该政策对于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是巨大的动力,将助推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质变”。
上述科技部工作人员表示,未来10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格局将发生根本转变,国内企业在争抢医改大“红包”中,有望由“配角”转变为“主角”。